田翠花坐在炕桌前,捏着小酒盅有滋有味地喝着,宋琳琅笑道。
“看来你日子过得不错啊。”
“那是啊!”田翠花嘿嘿笑了,“有夫郎伺候着,当然不错!”
“你可对我弟弟好点,别忘了当初你怎么说的。”
田翠花有些不乐意。
“好像你弟弟受多大罪似的,今天他也来了,你没看到那脸红扑的,像受欺负的样子吗?我跟你说,在我家他是老大,就差卡个板供上了!”
“这还差不多。”
田翠花吃了口菜道。
“我还以为你在城里买了宅子就成城里人了呢,还好,没忘本。”
“你是想说我结了两门过硬的姻亲瞧不起你了吧?”
“是啊,咱是土包子啊!”
“我倒是觉得你瞧不起我了,这半天了,连个姐都没叫一声啊!”宋琳琅故作挑理。
田翠花瞪了她半天,终于泄气了一般。
“咱们还和以前一行,行不,叫你姐我真开不了口!”
“行了,你爱叫不叫吧,我也不差你一个弟媳。”宋琳琅一副占便宜的样子。
田翠花翻了个白眼,说起了别的。
“你城里有宅子了,怎么不搬过去?说实话,别看你那宅子比这好,我还是觉得你这的房子顺眼。”
“那是啊,这房子全是你的石头!”
“哈哈!”
两人吃喝着扯了会闲话,宋琳琅引入了正题。
“我打算做个买卖,想听听你的意见。”
“什么买卖?”田翠花来了兴趣,宋琳琅说的种菜、养家禽都很成功,这也叫她充分相信,只要宋琳琅出的点子绝对赚钱,虽然宋琳琅说自己做,可跟她说了那也就说明她是有机会分一杯羹的。
不得不承认,田翠花这脑袋转的就是快。
“我想在杜家地开个剧场。”
“开剧场?”田翠花很意外,“就是唱曲的?”
宋琳琅点点头,详细地跟她说起来。
古代的娱乐比起现代还真不是一般的枯燥乏味,既是贵族在这一点上都不如现代的老百姓,除了看点真人歌舞也就没什么了,而这里的百姓就只能东家长李家短八卦八卦当做娱乐了,碰上年头好了几个村子包上场戏演几天,那能吸引全县百十里地外的人拖家带口来看。当然这首要条件就是整个社会安定,人们相对丰衣足食,才有经济、有心情,现在来看大燕国是具备着两个条件的,至少在当地几十年没有遇上大灾荒,多数的人们还能过得下去,可即使如此包戏还是很少的,宋琳琅就没亲眼在村里看到过,这主要还是愿意到村里唱戏的人太少了。因为来乡下唱赚的实在太少了。
这里故事短的叫唱曲,故事长的才叫唱戏,一般来说还是唱曲的比较多,混迹在酒庄茶肆青楼等这样的地方,唱好了出名了被有钱人请到家里唱,这也叫跑江湖。再好点那就被一些贵族养起来,老百姓是没机会看到的,宋琳琅在前世的时候就因为养过这些专业唱曲的才认识了白若言,如今想做这样的生意潜意识里也许也有这个原因。
来村里唱的都是业余爱好者,他们本职多数还是种地的,农闲了临时拉起个班子,既满足了爱好又能赚点小钱,水平当然就不用说了,唱的稍好的,受到底层人们的欢迎,算是这个时代的艺术达人。
在村里因为一唱就三四天,或者五六天,偏重故事性,大都叫唱戏,事实上整场下来唱的并不多,多数是说,风格一个是悲剧、一个是喜剧,一般后者最受欢迎。这里的老百姓不太喜欢悲剧,特别是年轻人,喜欢看喜剧,那种哈哈哈大笑的最受欢迎,估计现代北方的二人转到这里应该会受到热烈追捧的。
宋琳琅想做的是给这些专业的、业余的演艺人员提供场地,同时培养自己演艺人员,一边完善老故事,一边创新新故事,既然属于娱乐大众的,也可以加些杂技、武技表演性强等节目,受益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和艺人分成,另一个是卖票、茶点、酒水。这样一来要雇用很多人,也能隐藏要隐藏的人。
其实还有两种生意很赚钱,一个是赌场、另一个是青楼,可宋琳琅觉得这两种买卖都有点缺德,而且涉及的麻烦也多,想来想去还是放弃了。
“……场地分两部分,一个是室内场地,包厢的形式,这是给那些有钱人的,室外场地是给普通人的,票钱当然也不同。室内的我们的人提供茶点酒水,室外的给外面的商贩,艺人场内的水平高,场外地低一些,分成也是不等……”宋琳琅边说边用筷子在桌子上划着,“场内我计划初设三百个包厢,预留二百包厢的位置……我需要最好的艺人,最好的乐器师,还有编排故事的人……”
田翠花时不时问几句,宋琳琅讲解着,关于服装、道具、场景等,一直聊到掌灯时分,田翠花说回去商量商量,宋琳琅也不急,说这等你的消息。
田翠花回到家先是和小和说了。
自从成亲后有什么事都先和小和商量,然后再和父母说,这一点小和特别满意。
“……你那干姐姐我是知道的……”田翠花贴着小和的脸带着几分心猿意马道,“在没认识你的时候我们就是邻居,也是不错的朋友,她很有眼光,看准的事都很赚钱,你看种菜、养家禽都赚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