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九十三章民国寻亲5
    少年失魂落魄的离开了清香楼, 被小厮拉着去洋酒店开了房。
    房间里,少年越想越不安,忍不住去到前台, 给远在上海的大伯打了个电话。
    “喂,你好,这里是安公馆。”
    “纬伯,是我,止战, 你能让大伯过来接电话吗?”
    “战少爷?好的, 您稍等。”
    没过一会儿, 电话里就传来了方大伯的声音, “喂,止战, 怎么了,你和你爹娘汇合了吗?什么时候过来?去英国的船再有一星期就要开船了可不能再等了。”
    等到大伯的声音, 少年再也忍不住了, “大伯, 不,不好了,我爹娘和弟妹都不见了!”
    方大伯惊住了, “什么叫不见了?你爹娘不是带着止戈芷嫆去北平和你汇合, 然后一起来上海吗?”
    “我, 我, 我不知道。”少年的声音都快哭出来了, 一时间语无伦次。
    “好好好, 止战你别慌, 慢慢说, 慢慢说,告诉大伯是怎么回事?”
    少年深呼吸几次,强制镇定下来,“原本爹娘打电话给我,说是四天前到到北平,让我收拾好行李,他们一到立刻坐火车去上海。”
    “可是我在北平等了三天,都没有等到爹娘他们。昨晚,我实在等不及了,连夜赶来清苑县,这是爹说过会暂时落脚的地方。今天我一家家客栈去问,在一家客栈问到了爹娘入住的消息。可是掌柜的说,四天前一大早,爹娘就出发去北平了,还给我看了入住记录。可爹娘明明没去,怎么办啊,大伯,您说爹娘会不会遇害了。”
    方大伯一顿,心里也有了不好的预感,但面对侄子,他不能表现出来,不然侄子小小年纪一个人,还不得慌了。
    要是再一个人出去乱跑,出事了怎么办?
    “这样,你就住在那个酒店别离开,大伯找人去接你,然后送你来上海,至于你爹娘,放心,大伯会安排人去找的。”
    “可是大伯,我......”
    “听话!”方大伯的声音带上了几丝严厉,“止战,你不是小孩子了,马上就要出国留学,不能任性知道吗?大伯要想办法找人,顾忌不到你,别给大伯添乱,听到没有。”
    少年一听,强忍着着急,哑声开口,“好,我听话,大伯,你一定要找到爹娘和弟弟妹妹,我不想他们出事啊!”
    此时的少年再也忍不住了,痛哭出声。
    方大伯听得心酸不已,忍不住放柔了声音,“放心,有大伯呢,一切都交给我。”
    说是这么说,可方大伯心里也不确定,他和三弟一直在上海活动,很少来北平,在北平也没什么人脉。
    二弟就更别说了,一直待在家乡,也不认识几个北平本地人。
    方止战会在北平,是因为他自己出息,考上了英伦皇家教会中学。这所中学是英国一位爵士创办的,里面的学费极贵,一年需要几百大洋,而且异常难考,每年只招收二十名学生。
    但国内许多上层人士都想把孩子送进去,原因很简单,这所中学直通英国的几所大学,剑桥,牛津,伦敦大学等等。
    家里的孩子只要进去了,也就意味着一只脚踏入了英国的高等学府,这是多好的机会,多大的荣耀?
    因而方止战一考上,全家都支持他去读。
    今年方止战中学毕业,也顺利拿到了牛津大学的入学通知书,不久后就要远赴英国求学。
    和他同去的,还有他四位堂兄弟姐妹。
    他们的年龄相差不大,最大的也才二十,最小的是止战,今年十六。
    方大伯想着,既然止战要去英国读书,那干脆让几个孩子也一起去,多学点东西,多见写世面。
    方家原先是小富之家,但三兄弟团结,又各个都读过书,脑子灵活。十几年前,方大伯带着三弟去上海打拼,留二弟在家里照顾父母,顺便教育家里的孩子们。
    这些年,方大伯两人在上海发展的不错,方大伯进了政府机关,目前大小也是一个局长,在上海有一些人脉。方三叔选择经商,有了自己的纺织厂,面粉厂等。
    在老家,方老二对几个孩子教育都很严厉,因而他们一个个的成绩都还不错。其中最好的就是方止战了,他是属于那种天赋异禀的,天生的过目不忘。
    十三岁那年,方大伯打听到消息,英伦皇家教会中学招生,就想办法把几个孩子都送去了考试,最后只有方止战一个人被录取了。
    至于其他人,又陆陆续续考上了其他中学,不过为了方便,他们都选择了上海的中学,独留方止战一人在北平。
    这次,方大伯花费了极大的力气,想尽了办法,给自家人弄到了四个留学的名额,虽然不都和方止战一样,是牛津这样的名牌大学,但也不错了。
    为了让几个孩子在英国能得到照料,他特意和二弟商量,让他们一家同去。可是没想到就出了这样的变故。
    方大伯心里很难受,非常担心二弟一家的安全,但他是一家之主,是侄子的主心骨,不能表现出来。
    挂断电话之后,他火速的找关系和北平这边的人搭上线,一边找人去清苑县的酒店接侄子,并以最快的速度送侄子去上海。
    另一边,他找人牵线,要了北平警署署长的电话,拜托他帮忙。
    都是官面上的人物,即便方大伯和他八竿子打不着,但也就是写封信这等小事,署长还是愿意帮忙的。
    方大伯的人拿到署长的信,火速赶到了清苑县,找到了当地的警署。
    当地警署里面一共有十六个人,除了之前安西接触的那位,还有一个局长,和两个副局长。
    这次接待来人的,就是局长本人。
    他看过信之后,发现是北平那边来的,虽然不是自己顶头上司,但也比自己高了好几级,还是一个系统的,当下就重视起来,直接把所有人招齐了,留了两个人看着,其他人都出去打听消息了。
    这也就是安西当初没有找他们的原因,没有上面的人打招呼,他们不会重视,可能只会让你填个资料,然后就让你回去等消息了。
    你完全看不到他们行动不说,还得给好处。
    而且安西也不确定里面有没有人和匪徒勾结,为了以防万一,他想都没想过来这里报案。
    但方大伯就不一样了,他首先就是系统内的人,又找了关系请了北平警署署长帮忙,那他们就是有再多的小小心也得藏着,老老实实的干活去。
    结果会怎么样不知道,但至少不敢耍小心思,把这边给卖了。
    方家失踪的事,其实也没有多隐秘,只要认真查,就能很轻易的在清香楼问到,他们已经离开去往北平。
    然后一路探查过去,就会发现路上一处有血迹,在附近找找,不到半天,就能发现一个新起的墓,墓碑上刻着方家人之墓。
    没错,不能从两个孩子嘴里得到更多的消息,安西就直接刻了方家人之墓。
    原打算等找到两孩子的大伯,再让他重新料理一下。
    所以第三天下午,方大伯其实已经得到了二弟一家遇害的消息,但他强忍着没表现出来。
    面对刚刚抵达上海,焦急询问的侄子,只是面露沉重的表示,“确实失踪了,人还没找到。你先和你哥哥姐姐去英国,你爹娘哪里,大伯会找。”
    方止战不愿意,他想留下来等父母的消息,可在方大伯心里,侄子的前途更重要,如果二弟在天有灵,也会赞成他的想法的。
    因而他又哄又劝,最终还是把侄子送上了远去英国的轮船。
    在轮船面向朝阳,缓缓起航的时候,方大伯转身的一瞬间,再也忍不住了,泪水盈满了眼眶。
    他的二弟啊!他要去接二弟回家,并送他们一家人入土为安!
    对于这边发生的事,安西一概不知。
    他带着两孩子,坐着马车平安来到了北平。
    这个年代的北平和现代不一样,古朴,大气,却也有着丝丝入扣的沉重,以及不可察觉的阴影。
    这是战争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影响,无论在哪个年代,战争都会反映在人身上,反映在城市的一草一木上。
    行驶在北平城宽阔的街道上,安西看到了西装革履衣冠楚楚的行人,也看到了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乞丐。有穿着长袍的学着,也有扛着重物的短工。
    他们或许扬着笑脸,或许神情麻木,但都不可避免的,有着常人不易觉察的焦虑。
    每个人,包括老人小孩男人女人,这骨子焦虑深入人心。
    可能,也只有尚且稚嫩的奶娃娃,还没有被这股焦虑染上吧?
    安西垂下眼,看到两个孩子好奇的向外张望,神情里都是懵懂与期许,忍不住心里一松。
    这个时代终将过去,也不必太纠结。
    而且,一个时代的人,有一个时代的活法。他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把两个小家伙送回他们的家人身边。
    马车夫驾着马车,把安西带到了一处酒店的门口。
    这是安西要求的,说实话,西式的酒店虽然贵一点,但服务是真的好,一流的酒店,比后世也不差了,有条件住好的,他也不必勉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