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四十六章替身成正主26
    会试一共考九天, 其中三天为一轮。也就是说,考生们一共要在考场呆满三天,才被允许出来休息一晚, 再接着待三天。
    第二天的时候, 依然是差不多的时间, 那些考生去茅房拿答案。
    这次有了防备, 茅房一直有人暗暗盯着, 不过效果不佳, 发现的还是昨天那人。
    不过好消息是, 和那人接头的人发现了, 居然是把守贡院院门的官兵。
    要知道为了这次的会试,兴德帝特意点了禁卫军监管, 没想到那幕后的人倒是神通广大, 就连禁卫军里, 都能买通人手。
    兴德帝知道后, 恼怒不已, 禁卫军是什么人, 那是拱卫皇宫, 保护他人身安全的近身侍卫。
    这样的人都能被收买, 那他身边还有安全的地方吗?
    一想到这个,兴德帝就恨不得立刻把幕后之人挖出来,不然他这个皇帝做的都不安生,总担心哪一天就被人害了。
    皇帝更加上心了, 多加派了一倍的人手,就连锦衣卫的精英, 都调拨了一半过去。
    这样的严密监控下, 幕后之人慢慢浮出水面。
    从茅房放纸条的人, 顺藤摸瓜,找到了送纸条进贡院的人,然后找到写答案的人,不,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伙人。
    他们在贡院附近有一个院子,院子里有十三个人在作答,也就是说,他们为十三个考生服务。
    锦衣卫趁着天黑,把这些人一网打尽,然后连夜审问,找到了做主的人,也就是那个院子里的管事。
    那个管事刚开始还嘴硬,什么都不肯说,不过挨不住锦衣卫的手段,最后还是全交代了。
    他的主子是睿亲王!
    睿亲王是谁?是先帝的幼子。
    先帝晚年,盛宠一个民间女子,那女人生的国色天香,但是那脾气,爆得像辣椒一样,生起气来,就连先帝都敢打,可偏偏先帝喜欢,把她宠的无法无天。
    第一年进宫,第二年就生下了先帝的幼子,晋封为皇贵妃。
    先帝为了她,打杀了无数妃嫔,包括兴德帝的生母,因为先皇贵妃的关系,一次次被人辱骂,一次次被降级。从原本的妃位,一路降成了贵人。
    那个女人有毛病,就喜欢看那先原本高贵的宫妃们,被逼得无可奈何。
    因而,和兴德帝生母有相同命运的宫妃还有很多,生下了皇子的,就是一次次被降级,可是那些没生下皇子的就惨了,两三年间就能死好几个。
    最后,宫里的女人都怕了,联合起来搞死了皇贵妃,先帝一怒,伏尸百万。所有参与此事的人,都下去给先皇贵妃陪了葬。无论有没有生育过皇子,都没有网开一面的资格。
    皇子们受不了这个委屈,就打算造反,可先帝混是混了点,当皇帝的能力还是有的,那些皇子哪里是他的对手。
    也借此,先帝清理了所有造反的皇子,打算让他们给幼子让位。
    可他唯独遗漏了一位皇子,那就是兴德帝。
    兴德帝当初也是想要造反的一员,但行动的前一天,太后找了个借口,把他叫了过去,然后打断了他的腿。
    导致造反的时候,兴德帝压根没有出席,先帝也就不能对付他。
    当时,先帝的幼子,也就是睿亲王,年仅八岁。
    先帝把皇子们杀的杀,圈禁的圈禁,唯独拿兴德帝没办法,那会儿他在府里养腿,连出门都没有。渐渐的,也就把他忘在了脑后。
    先帝本以为,他为幼子扫清了障碍,只等幼子长大,继承了他的皇位,他就可以下去陪皇贵妃了。可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身子不争气,睿亲王十二岁的时候,他就坚持不住了。
    国赖长君,皇帝幼年登记,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他还有一个年长哥哥的情况下。
    病入膏肓的先帝有点后悔放过了兴德帝,让他妨碍到了幼子的皇位。又有点庆幸,如果兴德帝真的死了,那幼子也管不好这个国家,并且,还有可能为此丧命。
    毕竟主弱臣强,难保有人不会想造反。
    迫于无奈,先帝只好下旨,把皇位传给了兴德帝,不过他也给幼子留下了保障。封幼子为睿亲王,世袭罔替,并且还把暗卫交给了幼子掌管,由此来保障幼子的安全。
    临死前,先帝下旨,命太后抚养睿亲王,直至成年。
    为了兴德帝的名声,太后咬牙忍下了这口气,把睿亲王养大,等到他办了成年礼,就迫不及待的迁出宫去。
    这些年,睿亲王一直老老实实的窝在府里,他知道自己碍着皇帝母子的眼,从不主动出现在众人眼里。
    兴德帝还以为他安分,看在是亲弟弟的份上,就放他一码,只让人监视着睿亲王府就完了。
    没想到,这个睿亲王倒是好手段,居然暗中串联出一干势力,不仅结党营私,还在科举上做手脚。
    皇帝怒不可遏,当即下令,把睿亲王抓入大牢,并命锦衣卫彻查此事,凡是牵连进来的人,以及睿亲王的党羽,统统查个水落石出。
    与此同时,考场里也是纷乱异常,巡逻的官兵,在头领的一声命令之下,冲进十几个考场,把找出来作弊的考生,全部抓了起来。
    考生们纷纷惊慌失措,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等到那些人被带下去后,头领这才站出来解释,“众位学子不必惊慌,安心答题便是,那些人是被发现作弊,与各位无关。不过他们的下场众位也都看到了,被抓住后,可能连命都没了,你们可千万不要做一些有辱身份的事,步了那些人的后尘。”
    学子们这才心有余悸的回到号房,继续刚才的答题。
    随着作弊的学子们被抓,和睿亲王有关联的官员也纷纷落马,其速度之快,很难不让人怀疑兴德帝早有预料,只有对于睿亲王的势力了如指掌,才能这么快的把人找全。可见,这些年的监视,也不是没有用的。
    其中,礼部尚书一家就在其中。
    安西原本以为,礼部尚书只是知道自己儿子是个什么德行,才会为了他而和作弊的人接触,没想到他原本就是睿亲王的人。
    那怪不得前两届的科考舞弊,能做的那么悄无声息。
    科举之事,原本就由礼部负责,虽然出题的是皇帝指定的主考官,选题的是皇帝,但考场的一切都由礼部安排,试卷的保存,也有礼部出人帮忙,礼部尚书安排几个自己人进去,是轻而易举的事。
    前面两次,他们都提前知道了试题,找人写好了答案,然后让学子们背下来就行。
    可是这次,因为安西提前捅出来,皇帝暗中换了考卷,把原定的三份都作废了,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必须在知道考题后,现做,然后及时的送进考场。
    这才给了抓他们现行的机会。
    这次兴德帝是发了狠的,一定要让这些蛀虫们好看,因而完全不顾先帝的遗旨,直接下令剥夺睿亲王的爵位,并把他贬为庶人。
    而其他人,包括礼部尚书在内,所有接触过此事的人,统统被斩首,他们的家人全部流放千里,被派到边疆去挖矿。
    历云芊听到这个消息后,还遗憾了好一会儿,“哎,就不知道那个帮李景玄写诗的人到底是何人,这么才华横溢的女子,我再也没机会见着了。”
    安西笑着道,“也不是没机会。”
    历云芊双眼一亮,“真的?你知道是谁?快告诉我,快告诉我。”
    “是李家庶出三小姐李静怡。”
    “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去查了吗?”
    “并没有。”安西摇头。
    “那你怎么会知道?”历云芊不信!
    “是方恒善告诉我的。”
    “咦?有故事啊!”历云芊双眼一亮。
    确实是有故事,事情是这样的。
    自从诗愿集之后,方恒善深深佩服李景玄的才华,就经常与他写信切磋。李景玄为了炫耀,或者是扬名,就和方恒善保持了联系。
    除了书信往来之外,两人也会相约一起出门游玩,次数多了,方恒善这个聪明绝顶之人就发现了端倪。
    李景玄根本就是个无能草包,哪里是那个赢了自己,才华横溢的笔友!
    方恒善能被安西招揽,必定不是迂腐的人,虽然为人高傲,但不代表他不通世事,作弊这种事,他没接触过,但也听过。
    知道了李景玄是假的之后,就越发的想知道背后写诗人是谁!
    通过几次明里暗里的试探,方恒善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猜想,写诗的人,可能是李景玄的庶出三妹,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小姑娘。
    这让方恒善吃惊的同时,又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他原本就是天才般的人物,十二岁就中了秀才,隔年十三又中了举,在江南那样文风昌盛的地方,也是独一份的优秀。
    可偏偏,京城出了一个比他还厉害的人,他自认自己十三岁的时候,可写不出这么好的诗。
    为此,方恒善好奇极了,这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通过几件小事,方恒善让李景玄对自己好感倍生,并邀请他去了家里。然后他就见到了那个小姑娘,同时也知道了她的无奈。
    李静怡的生母原是秀才之女,被礼部尚书李大人看到后,惊艳她的容貌,就纳进了府,很是得宠了几年,可也因此得罪了嫡母。
    等到李大人移情别恋,看上了一个花魁之后,她生母就落到了嫡母手里,很是受了几年磋磨。
    有一次,嫡母让她生母跪在雪地里捡佛豆,如果不捡完,就不能离开。那样的天气,但凡时间长一点,生母就得病没了。
    李静怡咬咬牙,提出帮嫡兄李景玄做功劳,好让他出去玩,唯一的要求是,帮帮她的生母。
    当时的李景玄只有八岁,正是好玩的年纪,当下就答应了。
    也就这么着,李静怡一帮就是六年,直到三年前才露馅,李大人夫妻这才恍然,原来自己才华横溢的嫡子是假的,庶女有才才是真的。
    夫妻二人闹过一场之后,达成了共识,为了儿子的前程继续装下去,无论如何,都必须一装到底。
    而李家三小姐,在嫡兄有需要的时候,就一直被关在了家里,不能出门,不能嫁人。谁让她当初出这个馊主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