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八十三章 年代文世界23
    听到安西要去京城烈士墓园祭拜安树的父母, 李达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再三表示会帮他安排好,不管是车票, 还是路上的住宿都会安排的妥妥当当。
    京城安西去过不知道多少次, 但后市的京城和现在的京城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除了那些地标性的建筑,肯定哪哪都不一样。
    不过这倒难不倒安西, 走南闯北这么多年, 他还不至于为这个小问题困扰,只是李大伯的好意, 安西推辞不过,只好答应了。
    这个年代的交通不便,这里又地处南方,后市有飞机高铁, 几个小时搞定。
    可是现在, 别说直达了,中途还要转两趟火车, 三趟汽车, 那个折腾劲啊, 太考验人了。
    好在安西有内力,身体素质不错,也没带多少东西,背着一个包就出发了, 里面大部分还是可以果腹的食物和水。
    衣服仅仅带了一套,临时换洗的, 之后到京城再买就是了。
    因为是年节, 车票格外的难卖, 即使有李伯父出面,也不过是买到了硬座,不过有位置就行,晚上还能稍微休息休息。
    过完年,正月初五,安西就出发了,先去李家拿了车票和介绍信。
    这个介绍信也是李伯父一手包办的,时间长达半年,这是除公干以外,能批准的最长出门时间了。
    安西不明白只是去京城祭拜一下安树的父母,为什么李伯父要给他弄这么长时间的介绍信。
    要知道,这可是非常难的,不仅要仔细盘问清楚你出去干什么,要去哪些地方,在当地还需要有人给你担保。
    万一查起来,就要担保人出门。
    也就是说,安西拿着的这封介绍信,必定有居住在京城的人作为安西的担保,而且还得是具有一定身份的。
    果然,李达伟拿出了一大包东西,里面有三个小包,每包上面都贴了字条,分别代表是送哪一家的。
    “这是给老团长的,当年他是我和你爸的顶头上司,当年我们还是新兵的时候,就带着我们了。他对我们极好,你爸牺牲后,他也还一直惦记着你。你这次去京城一定要去拜访拜访他,老爷子今年七十多了,身体眼见着快不行了,这两年一直病者,也许什么时候......,他老是说,不知道你的死活,心里放不下,你去看看他,让他安心安心。”
    李达伟指着其中一个包袱给安西解释道,想到老上司的身体状况,他心里也犯愁,但实在无奈。
    他们这些当兵的,那个身上没几道伤,老爷子能坚持这么久,已经很好了,大部分人四五十就不行了。
    现在能做的,只有尽量满足老人家的愿望,让他没有遗憾,也好走的安心一点。
    安西沉默的听着,完了郑重的点点头,他一定会去的!
    这是保家卫国的战士,值得所有人尊敬,能为他们做的,安西一定尽全力做到,何况还是这样一件小事。
    而且他还懂医,自认为医术还不错,如果能治好老人家,也是好事一件。
    “这是给你王姨的,她和你妈都是战地护士,关系极好,当初也是一起走过来的。这些年也没少向我打听你的消息,可惜我也是一点消息都没有,让她一次次的失望。自你回来后,我就给她寄过信了,她当下就想要过来看看你。结果却遇到了那样的事,身不由己。她丈夫被人陷害,成了落后分子。她跟着丈夫被批斗了,一直在京城城郊的农场改造。别人我不知道,但是你小子,我是看出来了,胆大心细,肯定不怕犯忌讳,既然这样,那你就去给你王姨见见,当初你们两家还想结成儿女亲家呢,要是你能取了你王姨的女儿,也是圆了当初的约定不是,哈哈哈。”
    安西满头黑线,这是到哪里都逃不出催婚的阴影了?
    李达伟看他这样,哈哈大笑的点点他,“可惜了,可惜了,当时他们家也生了个小子,后面倒是个姑娘,现在算着也有十六七了,倒是配你正好啊!”
    “李伯父,你要开玩笑了,对人家姑娘名誉不好。”安西无奈,正没想到李伯父居然是这么喜欢八卦的性子。
    反倒是李伯母,白了自家丈夫一眼,对着安西道,“你别理他,一个大男人,整天喜欢说些东家长西家短的,外人面前倒是装的人五人六的,背地里啊,却说这些个八卦,我都不爱听。”
    李伯母确实对自家丈夫很无语,你说说看,一个大男人,还曾是保家卫国的军人,居然学着那些婆婆妈妈,爱说这些个,要是被外人知道,还不看足了笑话。
    索性他还知道要面子,不在外人面前乱开口。
    安西也明白,李大伯会这么随意的和自己开玩笑,是亲近自己的表现,把自己当成自家子侄,因此才不忌讳暴露本性。
    看他被李伯母说得灰头土脸,连忙帮着转移话题,“那剩下的这个呢?”
    “哦,这个,是给你伯母娘家的,托你跑个腿。你伯母娘家亲戚都在京城第一机械厂当工人,地址我写在这了。”李达伟说的毫不客气,在他看来,让亲戚帮着带东西是很正常的事。
    安西也毫不迟疑,行,完全没问题,他力气大,带这点东西,小意思。
    交代清楚后,安西记下三家的地址,就由安桃的丈夫李建党送到汽车站,开始长达二天一夜的旅途。
    一路颠簸,安西倒是不累,但难免灰头土脸的,关键他还不能用内力给自己保护起来,不然和周围的人比起来,干净鲜亮的格格不入,就显得奇怪了。
    这个年代对这种事还很敏感的,尤其是外面,还是小心一点为好。
    所以等安西到达了京城,第一件事就是去找一家招待所,先洗个澡,然后好好吃一顿,最后大睡一觉。
    这个年代的招待所虽然设施简单,但该有的都有,卫生间,热水器,烧水壶,打扫的也干干净净,被子闻着有一股肥皂的味道,还有晒过太阳后的清香。
    安西感官上就觉得比较干净了,于是对于那高出平均水平的价格,也就觉得物超所值了。
    安西先定了三天,等拜访完三家人,再做打算。
    烈士墓园那边不急,既然是专门来的,总不能匆匆去看一眼就走吧。
    而且李达伟费心思给安西弄了半年的介绍信,私心里也是希望安西能多待一段时间,好好陪陪安树过世的父母。
    毕竟从他们牺牲后,安树从来没去过。
    安西领他的情,也打算在京城待一阵子,如果有可能,给自己买个院子。
    他倒不是打算捡漏来的,而且这个年代的四合院,住着也没那么舒服,拥挤不说,还都是旧的,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和他在下河村拾掇好的新房子可没发比。
    而那些宽敞又保存较好的房子,却不是安西这个没什么背景,钱财也不够多的人能肖想的。
    安西主要是为了将来打算,他计划高考恢复之后,自己考来京城读大学,多学一点东西,也许未来就用得上。
    为了方便,在京城能有个落脚的地方,才想着买个房子。
    第二天一早,安西先去了一趟商场,买了一些瓜果点心,拿上李大伯的包裹,才去了第一机械厂。
    李伯母姓杨,父母已经不在了,娘家只有一个哥哥,杨大哥生了三儿一女,除了最小的一儿一女下乡当了知青,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结婚了,各自生了孩子。
    杨大哥的儿子儿媳都在机械厂上班,所以两个儿子都分到了房子,没有和他们住在一起。
    安西上门的时候,杨家只有李伯母的嫂子在,她是个热情爽利的人,听到安西的来意,那叫一个高兴啊。
    “呀,你是我那外甥媳妇的娘家兄弟啊,小伙子长的可真俊,你来京城也不说一声,我让我家小子接你去啊。你说说我那小姑子,让你给带这么重的东西过来,居然不知道打个招呼,我好安排安排啊。小伙子,你住哪里啊,要不就住大娘家吧,你放心,大娘家住的下,就住我那三小子的房间,他下乡了不在,你就安西心住着,可别和我们客气。”
    杨大伯母说话像一个机关枪一样,不等安西有任何回答,就噼里啪啦说了一堆。
    安西几次想插嘴,都没发打断她。
    偏偏她的嗓门又大,几句话的功夫,周围的人都听见了,纷纷出来围观,看着安西就像看什么新鲜物种一样。
    安西无奈,之后扬起笑脸和周围的人打招呼。
    随后,杨大伯母才似乎注意到,大家在看她热闹,不在意的摆摆手,“回去,都回去,我家今天来了客人,以后再找你们唠唠。”
    安西把带来的礼品和李家准备的包裹交给她,被她拉着聊了好一会儿。
    她打听李伯母一家的情况,显然很关心小姑子一家,安西耐心的一一解答。
    说着说着,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的时候。
    安西连忙起身告辞,杨大伯母不让,非要安西留下来吃饭。
    安西编借口说和朋友约了中午去国营饭店聚餐,而且他已经和朋友说好了,未来半年就租他们家的房子,房租都已经给了。
    费尽了口舌,安西才说服了杨大伯母,从杨家脱身。
    安西自认为自己口才了得,但现在看还不尽然,得看和谁说!
    还有得磨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