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十八章 年代文世界18
    安支书很心动, 虽然现在他已经五十多了,但依然有事业心,还想往上走一走。
    之前是没办法, 他虽然在下河村有点威望, 但毕竟学历不高,上面的领导又坐的太稳,每没一个往上升的, 当然也没一个掉下来的, 导致下面的人都没有机会。
    不得不说,这真的件很遗憾的事!
    但安支书也不是那种官迷, 可以为了升职而去干一些不好的事。
    领导人不坏,那他们苟着就苟着吧。
    至少日子还能过。
    但是现在安西不仅给他创造了机会,还是一个兼顾了许多人利益的计划。
    如果操作好的话,不仅对他有利, 对下河村的百姓也有利, 就是县令的领导们说不定也能动一动了。
    当然这事也是有风险的,一来现在政策不明朗, 即使打着公有企业的幌子, 但本质上还是给下河村的百姓谋福利。
    二来像农产品加工这样的厂子从来没出现过, 以前都是直接卖给收购站的,县里会不会批,还是一个问题。
    尤其看他们几十年不动弹也就知道了,都不是什么胆大的人, 虽没做过什么不好的事,但也没几个人是敢干事的。
    最后就是销量的问题了, 开厂是需要成本的, 耗费的不仅仅是公家的钱, 还有农产品,现在粮食这么宝贵,哪里是能随随便便浪费的。
    即使他们加工后的味道更好,但也怕万一啊。
    万一没人舍得多花钱买呢。
    东西还是那些东西,只是味道更好了,就要涨价,按照他们农民的思维,当然要买便宜的啊。
    而价格一旦降低,他们绝对是亏本的生意。
    思来想去,这些都是问题,而这些有的安西能帮着解决,但大部分还得安支书来。比如和上面领导的交涉,比如怎么忽悠村民,怎么协调好闹腾的知青。
    那些知青可不像村民那么好忽悠,他们啥都不懂,关键还一个个认死理,要是没有一个说的过去的理由,或者给了他们足够的利益,他们是无事也能搅起三层浪的人,何况现在还是有事呢。
    安支书表示自己要好好想想,一定要认真仔细的想想,这事不能随便做。
    因为一旦开头了,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安西笑笑,他早已算准了,不管安支书现在怎么挣扎,最终都会是那个他想要的结果。
    趁着安支书纠结的空档,安西又写了两篇文章,取名《可爱的村民》《可敬的乡亲》。
    以主人公为视角,写他看到的两个可亲可敬的村民。
    一位是勤劳能干踏实的妇女,在外,她是三八红旗手,在劳动中几次拿到红旗手的荣誉。在家,她独自孝敬老人,抚养孩子。
    她是最美丽的劳动人民,她朴实,但她却闪闪发光。
    安西刻画了她的认真,她的努力,以及她的孝顺。
    比如,因为婆婆想念家乡的一种地瓜干,她就想尽了办法,一次次的尝试,终于做出了婆婆梦中家乡地瓜干的味道。
    而且她还不藏私,明明是自己研究出来,其他村民想学,她就愿意教。
    因此整个村的百姓都能吃上这么好吃的地瓜干,而这种地瓜干也成了他们村的特色,是送礼必备。
    人当然是有这么一个人的。她是一个寡妇,丈夫早年死了,她一个人独自抚养公婆,养大两个孩子,平时上工,都是拼了命的干,就为了多挣一点工分。
    她也是村里唯一一个三八红旗手,这是安支书想尽办法给她争取来的,至少有这个荣誉在,村里发什么东西都可以稍稍偏向她。
    就比如之前的捉鱼,她家只出了一个人,她的两个孩子在旁边帮忙打了个下手,最后还是算了她家两个人的工分。
    安西让大伯母去教了教她地瓜干改怎么做,然后就以她为原型,杜撰了一篇文章出来,里面用了正面侧面各种描写,来诉说地瓜干是多么的好吃。
    当然主题还是描述这个人,以及稍微升华一下,在社会主义的制度下,主人翁才能越过越好,是社会的优越性导致的。
    而另一篇写的是一位老人,他无亲无故,无子无女,但他过的很满足,他对村里面的孩子都好,村里面的人也都尊敬他。
    他虽然没有小家,但他有大家,一个从不会抛弃他的大家。
    当然在他和孩子们的交往中,肯定也充斥着一些小零食,这是老人的乐趣,也是孩子们美好的回忆。
    安西相信这么两篇文报道出去,他们对于文中传承着美好感情的食物,肯定充满了好奇。
    而读者的反馈,不仅能促进安支书下定决心,也能让县里的领导看到食品厂的前景。
    到时候安支书再给他们画一个大饼,把话说的漂漂亮亮的,这事也就容易了。
    不过这个需要再等一会儿,等安支书激起心中的雄心,等他放下心中的顾虑。
    随着繁忙的劳动,第二季的播种育苗已经完成了,村民们总算可以松口气了。
    从这天开始,他们有大半个月的休息时间,也是下半年唯一的休息了。
    安西的家具和安大伯家的新房子就安排在这个时候,村里人帮帮忙,加班加点的干,大半个月其实已经够了。
    更何况,安西已经提前把木材和砖块瓦片买回来了,地基也找人专门量好了,只差动工了。
    家具由村里的木匠带着他的儿子孙子忙活,不需要别人的帮忙。
    安西就让大家先帮自己把规划好的厕所以及院墙建起来,因为来帮忙的人多,一天就弄的有模有样了,放着晾干,等过几天再过来修整好就可以了。
    重点还是在安大伯的新房子上,老大已经结婚,还有一儿一女,老二也马上要结婚了,家里实在摆布不开。
    因此安大伯就想趁着建房,把家分一分。
    这事在安诚离开前就已经分好了的。
    房子的钱是安西出的,是还帮他建房子的钱。这钱其实也就是安诚出的大头,然后安大伯拿出了一部分,安支书也填了一部分,说来是没有老大一家什么事的。
    但这个家不能这么分,毕竟老大一家也是有贡献的,总不能建新房子了,老大却什么都没有吧。
    索性不管是安诚,还是他未过门的媳妇孙秀秀都不是个斤斤计较的主,所以安大伯征求了两人的意见,最终定下了分家的方法。
    安大伯做主,再向安西借两百元,凑够六百元,给两兄弟一人建一个院子,都是一模一样大的。
    房子建四间,老大这里因为要养二老,就多加一间,其他的厨房厕所之类的都看他们自己。
    房子建完,安家就不剩下一分钱了,所以也没什么好分的,至于锅碗瓢盆那些物件,孙秀秀表示她不要,她自己买新的,那就全给了老大家。
    至于那两百元的外债,考虑到老大家还有两个孩子需要上学,而老二又是个有工资的,所以就老二拿。
    对此安诚没意见,这也只是他半年的工资而已,他给的起。
    而孙秀秀......
    有空间的人无所畏惧!
    因此事情就这么定下了,最后是二老的养老问题。
    未来孙秀秀会跟着安诚随军,他们肯定拿不出粮食什么的,可能还需要老家这边支援,因此就定了每个月给二十元,从还完债开始。
    这个钱数不是安大伯定的,是安诚自己提出来的,他觉得父母养大他不容易,而自己又常年不在家,父母有个头疼脑热的,还需要嫂子伺候。
    而那二十块钱就是吊在嫂子面前的胡萝卜,让她对公婆多上点心。
    这事,安诚提前和孙秀秀就商量过了,就怕到时候媳妇不高兴,导致家里不和。
    但是孙秀秀真是个傻白甜,在她的概念里,二十块真的很少,在前世还不够她一顿饭钱的。即使明白,在这个年代,二十真不少了,但有着整个空间物资做后盾,她的观念依然没有转变过来。
    因此在安诚询问她的意见之后,她还傻乎乎的问,“二十够吗?要不然我们多给点,你知道我啥也不会干,那我们多给点钱也是好的。”
    这话一出,安诚感动坏了,对着孙秀秀更是百般的体贴。
    直到他的探亲假结束,都依依不舍,舍不得离开孙秀秀这个未来媳妇,甚至恨不得直接把她带上火车。
    家已经分了,两家的面积也是一样的,甚至分配到的砖块和瓦片都是一样多的,但内里怎么建,就要看两家人自己的想法了。
    老大家没关系,他们都在呢,商量着来就行。
    关键是安诚家,他去军队之前,就已经问过孙秀秀的意见了。
    家里要怎么建?
    孙秀秀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
    她觉得安西对房子非常有想法,至少之前他对厕所的设想就非常符合她这个现代人的要求,而她自己对于建房子的事又一窍不通,所以就想着让安西帮帮忙。
    冲着安诚之前那么惦记自己,这个忙安西怎么也得帮啊,因此也就答应了。
    所以在忙完自家之后,安西当起了安诚家的监工,指挥着村民按照自己的设计把房子建好。
    而孙秀秀......
    孙秀秀真不愧是穿越来的,看过安西的设计图之后,就把安西当成万能的设计师了,全权交给安西处理。
    问她意见,她就一句:问安树啊,我不懂的!
    这还真是现代人惯用的思维,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干,自己付钱就行。
    只是
    他安西,真不是设计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