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96章 番外八百七十七 喧嚣
    01.
    杨梅躺在上铺,沉默地听着下铺的沈芳抽噎。这是大四毕业前住在宿舍的最后一个晚上,都知道沈芳这天失恋,最后也就剩下杨梅肯留下来听她哭诉。杨梅是个不擅处理男女关系的人,顶多能做个倾听者,于是整个过程中都只是在黑暗里盯着天花板,一句话不说。
    “他也不跟我解释,就同意了。”沈芳的情绪终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咬词不清地说完这句话,彻底嚎啕大哭起来:“我都怀疑他是不是根本没喜欢过我……”
    她哭的时候抖得厉害,床也跟着微微地晃。杨梅想了想,捞起了枕头边的抽纸盒,趴到床沿垂下手,往下铺看看,就见沈芳面向着墙缩成一团:“擦擦。”
    沈芳哭得越发厉害,也不搭理她。杨梅只好爬到下铺,侧躺到她身边拍拍她的背,扯出一张纸巾塞过去。沈芳算是找到安慰了,转过身抱着她“哇”地大哭,直到哭得没了声。杨梅还是不说半句话,只替她顺气。
    沈芳哭够了已经是深夜,肿着两只眼睛还问杨梅:“杨梅,我之前就问过你……你现在说老实话,毕业分手到底是不是定律?”“不一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杨梅说话总会给自己留条后路,不论怎么回答都叫人心里堵得慌。
    “就没见你大学谈恋爱,是早觉得毕业就得分,所以嫌麻烦吧?”沈芳忍不住推她,本就心情郁闷,更加不喜欢她这种答案。
    “也不是。我的观念不太好跟你说,说了你心情肯定更不好。”帮她搓了搓有点发凉的手臂,杨梅不多话,安抚她:“乖,累了就快睡,明天眼睛肿了会难看。要不要我给你拿块毛巾敷一下?”
    怀里的姑娘还有些抽抽搭搭,最后呜咽了几分钟,总算彻底累了:“算了,还管什么难不难看……我睡了。你要是觉得挤,待会儿就回上铺吧。”
    “嗯,你睡吧。”
    杨梅抱着她,任她睡过去。襟前的衣服给沈芳哭湿了一块,凉凉的,不舒服,也说不上难受。04.
    杨梅捐助了一个农村的贫困学生上大学。
    是个乖巧的女孩子,名字叫董心,个头小得不像个高中生。得知自己得到好心人帮助的时候,小姑娘也不顾大热天,独自一人背了一大袋番薯,徒步了近十个小时的路程,踩着滚烫的柏油马路找到了杨梅的学校。
    杨梅被保安叫到校门口,一时间还没认出她来。直到董心见了她大哭着就要跪下来给她磕头道谢,杨梅才恍悟,忙着上前扶她起身。
    董心没有爸爸,妈妈去了城里打工,董心平时除了要照顾自己,还得照料家里中风的奶奶。杨梅是假期去支教的时候知道她的,见她读书刻苦,回到城里后就决定帮助她上大学。做下决定时,杨梅没提前跟董心打过招呼,没想到她会这么找过来。
    当晚杨梅只能借了同事的车,把董心送回乡下。
    第二天回学校,同一个办公室的老师都在聊这事。有人问她:“怎么想到捐助学生的?平时统一捐款的时候,也没见你这么突出。”
    “捐给慈善组织,总觉得不太放心。电视上也有很多节目,专门做那些被捐助学生的追踪,号召别人捐助。我看过一些,觉得这种形式比较靠谱。”杨梅不习惯被这么关注,就回答得言简意赅。
    “媒体关注的地方,一般就热闹些。但是媒体能关注的地方少,还有很多学生等了一辈子都等不到关注。”教高三的语文老师刚坐下,抽了根香烟出来,打算在课前去厕所抽根烟,经过她身边的时候拍了拍她的肩:“你这事,做得稳妥。不过有不少农村学生,到了大城市读大学,很容易就学坏了。”
    杨梅抬头对他笑,不辩驳,只说:“董心是个好孩子。”
    这事过后,有一两个过去不太待见杨梅的,对她的态度都缓和了不少。校长倒是单独找了杨梅谈话,先是表扬她,再提了提,以后不要这么高调。杨梅答应着,也不为自己辩解。学校便有不少老师,也学着捐助贫困学生。
    像是应了语文老师那句话,董心读了大学以后,渐渐不再常和杨梅联系。到了大四,更是没了音讯。杨梅也去她的学校找过她,没从她同学那打听到她去了哪儿。后来倒是听说,她还是回了学校领毕业证的。杨梅没有特地去找她。日子长了,也就接受了与董心失去联系的事实。
    杨梅还是继续捐助贫困学生读大学。董心的事的确让她灰心过一段时间,可后来她学会安慰自己,做这些也不是贪图他们知恩图报。
    只不过年轻的时候,杨梅也有过一腔抱负,总想着将来能为国家做点贡献。现在到底还是注定平凡一辈子,也就只能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就当买个安慰,给更多人实现抱负的机会。05.
    父母都各自再婚成了新家,杨梅周末常两头走走,终于也真正独自生活了近十年。
    她偶尔对着镜子,会发现脸上的皱纹多了几条,却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忧心忡忡。杨梅不是很怕老,可能是她的心比身体老得快,又或许是做老师这种平稳的工作,送一届届学生毕业长大,自己仍旧十年如一日,也就感受不到多少岁月的跌宕。
    还像从前那样,杨梅不常跟异性打交道。朋友们成了家,相聚的时间不多,她便慢慢习惯了自己过的日子。网络通讯方便,经常和网友聊聊天,没什么孤单的感觉。
    杨梅是在街边买凉茶的时候碰到董心的。
    她正牵着吵着口渴的儿子,给他买凉茶。两人视线一撞,都愣住了。杨梅就请他们母子俩上家里吃饭。小男孩坐在客厅里吃冰淇淋看电视,董心就到厨房里帮着杨梅打下手。
    “大四的时候,奶奶突然就过了身。妈妈那会儿又检查出了直肠癌,我急得不知道该怎么办,到处找工作。我知道杨老师您自己也不宽裕,如果知道了这事肯定又不会放着不管,所以没再联系您。大四毕业之前,妈妈也过身了。”她一边洗菜,眼泪就一边掉在了水里,哽咽得厉害,“我当时很难受,想不到该怎么跟您解释。逃避了好久,再想联系您的时候,我在外地打工,已经没了您的联系方式,又不能回来看看您……”
    杨梅不说话,擦了擦手,给她拿来了纸巾。
    “现在过得怎么样?”等她平复了情绪,杨梅才问。
    董心摇摇脑袋,脸上的表情不知是哭还是笑,只是反过来问她:“杨老师,您这些年过得还好吗?”
    杨梅不喜欢追根刨底,她剥着蒜皮,嘴角弯出一个笑容。
    “挺好的。”
    吃完晚饭,她把董心母子俩送到家门口。小男孩已经玩累,趴在董心的背上酣睡。董心静静地立在楼道里,在道别后又看了杨梅许久,才告诉她:“杨老师,我离婚了。”
    杨梅记起了很多年以前,她爸对她说过的话。
    “要是再碰上合适的,就试着过过日子。”她告诉董心,“碰不上的话,也能挨过来。”
    董心背着孩子,总算冲着她笑了。晒得偏黑的皮肤,一瞧就不是在城里长大的。那笑容,却跟少年时候一样腼腆单纯。
    杨梅也对她露出了微笑。06.
    杨梅的外婆是在九十五岁的时候过世的。她信奉天主,葬礼上便请来了神父。
    老人家生前也是个老师,来参加葬礼的就多数是从前的学生。来来往往都是些杨梅眼生的面孔,她爸妈还是能搭上几句话,于是留她在灵堂跪着烧纸钱。几个小孩子也跑了进来,年纪稍大一些的帮着她烧。
    杨梅这才往外看了看,原来外婆的学生也带来了家属,有的全在不同的年龄层,也不知道跨了几个辈分。她看着看着,忍不住叹了口气。
    杨梅曾经想过,等父母都过世,自己活到六十来岁,到了退休的年纪也可以长眠于世了。可现在看着这些陌生的脸孔,她却忽然想到,活得长久一点或许也并不是那么叫人无法忍受的。
    至少,当她死去时,还能看到这么多曾在她一生中出现过的,以及与之相关的鲜活的生命。
    “杨梅,婚姻是什么?”多年以前她返回母校看望老师时,她的班主任这么问过她,“在我看来,人需要婚姻,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传宗接代的需要。第二,性的需要。第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要。这三者,动物第一性,社会第二性。”
    那个时候他们都认为,杨梅最终还是会拥有自己的家庭,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但是杨梅自己却很清楚,他的话没有错,可是并不适用于自己。或者说,传宗接代的需要,在她看着这些学生和他们的家人时,就已经得到的满足。性的需求,她很少有过。
    而安全感跟归属感,对于什么都不相信的她来说,也不再那么重要了。
    杨梅凝视着一点一点蜷缩在火焰中的纸钱,风吹过来,烟灰扑向了她的眼睛。
    她闭上眼呛得咳嗽,脑海里忽地就浮现出她曾教过的每一届学生。有她记不清长相的,有她想不起名字的,也有她忘不掉的。
    杨梅还记得她对董心说过的那句话。
    她告诉自己,如果今后她遇见了她的这些学生,相互问候时,一定也要像那天一样回答。
    “挺好的。”
    这一辈子,她过得挺好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