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8章 丢失
    在上高中之前的日子,我想还真的没什么好说的。
    简单概括,就是玩了两年,而后在初三那一年才开始好好努力。
    中途遇见了很多人。
    有突然离别的,最挚爱的友人。而我因此与他斗了三年这样的事情发生。
    也有梦想遭人抨击,对未来无比迷茫的时刻存在。
    所幸的事,我遇见了他。
    与其说是他,不如说是他们。
    他可以是一个数理化天才,也可以是一个把昼夜颠倒的怪人,更可以是一个即将赴往国外的,此生无可替代的友人。
    我从未想过,与他的相遇会是这样的境地。
    在我一生最迷茫之际,他出现了。
    在清晨,在我所在的高中。
    他不该在这里。
    在食堂,他一如既往地坐在最偏僻的角落。
    但他的的确确在这里。
    他身旁也一如既往地有许多好朋友。
    他说他是一个极其纠结的人。
    在我看来也的确如此。
    他会在买黑色或灰色笔记本上消磨大把时间
    却也是个能在一个月内在数学上进步70多分的人。
    这样的他,在哪似乎都不会缺朋友。
    而我没有朋友,也只是他朋友中极为普通的一员。
    就是这样,本是令人万分怀念的镜头,我却无心沉湎。
    现在已经7:30分了,离上课还有五分钟。
    我的心一紧,脚步慌乱而无序。
    这也是我的日常。
    对,不管怎么样还是得先吃饭。
    这还是他告诉我的。
    人是铁饭是钢,得先吃了饭才能好好做事。
    总算从杂乱中找到一点头绪,临时想起他的话,令我感动万分。
    我向远方的他致谢。
    我走向食堂窗口前,没等我开口,平日里面目可亲的阿姨却先开口了。
    “别吃了,没时间了,你快迟到了。”她阴冷冷地说。
    那一瞬,我身后经过了成千上万的人,他们都低语道。
    “是啊,要是抓紧时间走的话,也许还来得及。”
    “迟到是一件很丢人的事哎。”
    “我可没听说过哪个迟到的家伙后来混的不错的……”
    ……
    千言万语几经令我放弃思考。
    是啊,他们说的对。
    我脚步迈入他们的潮流中。
    是呀,随着这股潮流,我就能与他们一样。
    我匆匆经过一个人。
    我知道他是谁,但他却没有回头。
    我的视线却再也没有移动过。
    并不是看他,而是看他桌上的东西。
    一本棕色的笔记本。
    我相信如果能有机会翻阅的话,我一定能看到里边记得满满当当。
    因为他说过,他只相信自己,所以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带自己的东西在身边。
    当初花了这么多时间,为的只是在今后。
    无论何时,看见它的封面,都能发自内心地去记载。
    有些时间是必须付出的,譬如去见一些人,去看一片景。
    亦或者,发自内心地去下定决心,从而给自己勇气。
    他从来都不吝啬这些时间的付出。
    因为,一旦向自己内心给出了答案,就一定能一直。
    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因为这是你自己开启的故事。
    我站定了。
    人群如同浪花拍打礁石般接踵而过。
    至始至终,我未移动半步。
    我陪着他一起。
    聆听着钟声贯彻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
    他是我一个非常棒的朋友。
    成绩很差,但我与我在初三那一年一起奋斗,一起努力。
    他每天会在饭后做十个引体向上,也会在放学的时候陪我一起跑步。
    亦或者,一起复习,一起欢笑。
    最后,成绩一直比我差的他,在中考的时候漂亮地打败了我。
    而后,因为家庭原因赴往了国外。
    我不明白,我一直都不明白。
    这是一个注定徒劳的旅途,他一定也是明白的。
    只是,为什么在最后那段时间要这么拼命。
    直到多年以后,我才找到了答案。
    客观上,他的成绩作废。
    但在我心中,却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
    一直伴我走完了一生。
    他在心中也一定是这么想的。
    我曾把我的梦想告诉他,他也一定是明白这股力量对我的重要性。
    “你的人生一定会非常精彩。”
    所以为了给我留下一段以后迷茫时回忆起来能鼓起勇气的,难能可贵的回忆,他拼尽了全力。
    在旁人看来,这实在是荒唐可笑,但他的确就是会做出荒唐事的人。
    他做到了。
    所以我也一定要做到。
    我坚信着,他在那里,一直都在那里。
    尽管多年以后我们不曾碰面,且在我记忆深处也渐渐模糊。
    ·
    明天就要去学校报道了。
    我写下了这篇日记。
    睡前,我看向窗外。
    一颗蔚蓝色的启明星静静闪耀。
    我一定能记住的。
    一定。
    ·
    2018年8月30日,在酷热的日子里,我来到了这儿。
    校园两侧的路上种着许多树,步往斑驳的叶影,足踏陌生的土地。
    我似乎能看见无数的自己都踏上了陌生的旅途。
    未来似乎并不黑暗。
    有他们在的话。
    我抢过妈妈手中的行李,想以累得不堪的模样来掩饰心中的慌乱与胆怯。
    ·
    开学的日子还真的没有什么值得怀念的。
    无非给你一个星期背诵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道德教育,然后时间能空下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然后你只能看书看书看书看书。
    大多数的时候,心情都是沉重的。
    因为我看到有人在这样几乎全天候自习的环境下,仍然能坚持着学习。
    我不免对自己看课外书的行为感到羞愧与懊恼。
    他们一定很厉害吧,我也许只是这个班上的小小的,普通的一员。
    既没有定力,也不知努力。
    就这样平凡地度过一年,然后去到一个普通的班。
    于是乎,想学又不想学,这样的我浪费了不少时间。
    一直迷迷糊糊,直到开学。
    ·
    我遇见了我的语文老师韦。
    描述她就从她最大的特点说起好了:漂亮。
    长的几乎及腰的头发,大方的脸型以及精致的五官:枣大的双眼,稍平的鼻梁,一目了然的面庞。
    是那种看一眼平淡,而越品越有味道的美。
    似乎既有南方女人的小巧,又有北方女人的简洁。
    而气质便像邻家大姐姐,经常能跟我混的很好。
    开学那一天,她出现的第一刻就引来全班的欢呼。
    不少男生去找他,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但我并不是那么出众,也只能默默地加了她的qq。
    她真正对我刮目相看还是因为一篇开学作文。
    我钟爱分镜式描写,而此类写作手法暗线藏的很深,需要仔细拼读才能将其挖掘。
    这么久过去,她还是第一个看出来的。
    因此给了我最高分。
    她也认识了,哦,这个人叫刘鑫。
    ·
    “作文写这么好有什么窍门吗?”她在qq上问我,“改天我告诉那几个不会写作文的同学。”
    “呃,这个嘛,可能不太适合他们。”我回复道。
    “说说又不要紧,我也真的蛮好奇为什么你的文章能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她夸道,“好像一帧帧慢放的画面,不停地闪在眼前。”
    “我其实在写小说。”我说,“写了蛮多了,也擅长各种描写。但缺点是我写了这么久也才看到这样的成果,所以我不太推荐给别人用,毕竟太费时间了。”
    “啊!你居然在写小说!”她似乎很惊讶,“能给我看看吗?”
    “我的小说风评可不太好,毕竟是个人情怀向的,很难看下去的。”我说,“一定要看的话,我也发一下吧。”
    “嗯,快快快!”
    我把我的小说发给了她。
    写的是关于他的那些传说。
    “写得很生动,你把日常生活中别人不会注意到的小事写成可读性很强的片段,塑造出了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写得很棒了。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的写作,贵在塑造出有特点的人物形象,你也的确做到了,再为你的片段填充后续进展和故事的内核,就会形成一篇好文章。哈哈哈哈哈,小说还是比随笔好看的多的。”过了蛮久,她回复道。
    “写的是一个数理化天才,我是他的朋友,但理科差到惨不忍睹。”
    “我现在还不大确定。因为他们说专业还是理科选得多。”我说,“还没决定要专攻文学呢,毕竟写小说这类的还只是算爱好。”
    “说的也是喔。不过可以的话我还是建议你去读文科。”
    “知道了,会好好考虑的。”
    ·
    除了每天与韦聊天以外,都是复式学习。
    听课完之后写作业,写完作业之后听课。
    放学了就跟她偶尔聊几句,而后又投入到学习当中。
    每天忙到十点二十分之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叹又充实地度过了一天。
    充实吗?偶尔反问自己的时候我总是会心虚。
    没有搞懂问题是一,经常没有定力,看别人写什么自己写什么是二。
    一方面班上那些特别的人令我时常懊恼,另一方面与陌生的人相处令我胆怯。
    总之,开学的日子就是一团糟。
    我将心里想的全部写进了周记,一周之后,得到她的批改。
    ·
    “语文考的不错。”第一次月考成绩似乎出来了,她主动找我稍微令我悬着的心落了地。
    “啊?”
    “就是作文差了点。”她说,“感觉没你之前发挥得那么好。”
    “哈,也是,写的急了。”
    “前半段写的是友人送别?后半部写家人?”她说,“描写了两个极为相似的场景,而你作为目送者和旅行者的感触也在互为衬托?这个想法很好,但是啊,你写的场景太乱啦。稍有不注意的话就不知道你在写谁了。但如果是我来改,我应该会给更高点的分。”
    “嗯,如你所说,是这样的。”我说,“我觉得有些事情是需要似曾相识才能得到解答的。”
    “是啊,所以我说,你文章立意还是蛮深刻的。”
    “老师有作为送别者和旅行者角色之间转化的时候吗?”
    “废话,肯定有的嘛。”
    “我要听故事!”
    “我初中的时候,我后桌的男生也在写小说,当时我们十八岁。”她说,“然后她也经常喜欢拿自己写的小说给我看。我当时觉得写小说的男生超棒哎。然后他的小说我一直收着,反复读反复读。我觉得他真的写的很棒,无论是剧情还是伏笔,都设计得非常巧妙,也一直在默默地关注他。。”
    “然后呐?”
    “我因为喜欢着文学,读了文科。但是因为家庭原因,他没有学文,至此我们分道扬镳。在那以后,他没有动笔写过小说,然后考上了清华。而我嘛,本身也没有太努力,就被抓来当老师了。”
    “太惨了。”
    “然后前些日子开了个同学聚会,本来想借着小说之缘跟他客套几句,但我发现他好像变成了一个跟我们处在不同世界的人。面目阴冷,表情严肃。”她说,“以前他还会经常笑着跟我讨论怎么写小说,以及自己的梦想如何。可是现在都成了过去了。”
    “嗯……”
    “所以,当初我们各自分道扬镳,成了旅行者。现在,我看你就像当初看他的模样,又成了目送者。我希望,你能选文科,继而为你的兴趣爱好而努力拼搏。算是了却我当年的一个心愿。”
    “老师为什么不写小说呢?”
    “嗨,没有时间是一,过了那个年龄没了激情是二。”她说,“现在每天工作工作工作烦都给烦死了。”
    “生活不只是工作啵。得要劳逸结合,不然怎么活下去嘛。”我说,“干什么也不能成为一个无聊的人,一定要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趣。不然的话每天都只能空洞地活着。所以,老师既然这么喜欢看小说的话,不妨动笔写写咯。”
    “好的,有时间我试试。”她说,“你也给我努力学习,我有空也指导你写小说,可不要让我失望哦?”
    “老师,再问最后一个问题。”准备熄灯放手机了,我抢着问道,“我的小说,老师会好好保存吗?”
    “不会。”她说,“但看要你写的好不好了,写的好的话我也会像当年一样珍藏的,也许还会给以后届的学生看。”我熄屏前看到的最后一句话。
    ·
    “你的故事存在三个大问题!第一是视角问题。写小说要尽量避免在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之间来回切换,也就是叙事主人公是“我”还是“他”的问题。当然不可否认有的小说因为作者的情节设计需要,会对视角转换有所调整,不过初学者还是要尽量避免。第二是表述问题。语言文字是重要的工具,如何把想象中的画面,用清晰的方式传达给所有读者,是非常重要的。我建议你,尽量少做片段化的描写或叙述,就像白居易写诗一样,以妇孺皆可读懂的标准去创作每一段文字和每一篇文章。这就像是基础,只有打牢基础,才可能筑起高楼。同时,我推荐你去阅读古代的一篇文艺理论文章《文赋》,你要结合翻译的现代汉语来理解,他会对你有所帮助。第三是人物动机问题。小说中每个角色或人物,去做某件事情都需要某个动机。就好像地心引力把我们吸附在地球上;我用力去推一块石头,石头才会前进一样,你只有赋予人物足够的动机,那么他面对矛盾冲突时采取的措施和动作,才会变得可信,变得易于理解,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用你的小说人物来举例,女孩没有足够充分的理由去过分关注主人公,而少女也没有足够的动机去帮助或指引男主人公。你可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采用的处理方式是以心理活动描写,作为补完人物动机的方式。但综合看来,促进故事情节前进的外部动机还不够。读者心里会想,也许是男主人公身上有足够特殊的特质,或其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从而才能吸引他人的关注。毕竟有些人的善意和恶意都毫无缘由,为了你能够读懂故事,只好在脑海中对情节进行一定程度的脑补。”她曾这样指导过我。
    ·
    也曾发自己日常写过的东西给我看。
    ·
    她是一个很普通的老师。
    她也说她曾因为学习成绩不够优秀而被抓来当老师。
    但在我看来并非如此。
    她也有一个梦,也曾作为旅行者迷茫过。
    现在也作为目送者慈悲着。
    现在,更是作为广大的老师群体而指引着学生们。
    她是第一个能读懂我设计感的老师,多年以后我也仍然记得她。
    因为,我也成了目送者。
    明白吗,多年以后,你也曾变成她。
    但她仍然希望你不要放弃初心,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
    她是我早已知晓的结局。
    相同的事,发生了。
    不同的是,我们都改变了。
    她又执起笔,开始续写年轻时的梦。
    而我又一次地踏上了旅途。
    再往后的日子,我们鲜有联系。
    生活充实的她,一定能重新寻回一些东西。
    我也不知道我的小说她是否保存了。
    不过没关系,因为当年的周记里她给我的批注,会成为我一直前进的动力。
    “请不要担心,未来和你一样,都是值得期待的。
    我会一直关注着你!”